区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个人发言(全文)

来源:发言稿 发布时间:2022-06-02 10:24:03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个人发言(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区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个人发言(全文)

区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个人发言4篇

区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个人发言篇1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9年2月16日 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夏林茂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9年以来的五年,是石景山区转型发展取得重大成绩、实现历史性转折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继承和发展CRD战略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并大力实施“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八个高端体系”,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圆满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60亿元,比2019年提高43.4%,年均增长7.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1亿元,实现总量翻番,年均增长17.6%,增幅居全市首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4亿元,年均增长11.3%;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80亿元,年均增长10.6%;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245元,年均增长9%,超过经济增长幅度;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万元GDP能耗下降68.1%,降幅居全市首位。经过五年的拼搏努力,我区全面深度转型胜利走出低谷,进入到高端绿色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一、主动融入大局,治乱疏解建高端成效显著非首都功能加快疏解。持续做好首钢涉钢产业搬迁调整后续工作,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6.47万人,全面关停京能、高井两大燃煤电厂,建成亚洲最大的西北热电中心,以首钢、电厂为代表的百年重工业基地实现彻底转型。在全市率先出台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加快淘汰疏解低端产业,关停工业企业11家,清理整治非法砂石厂14家,拆除清退市场32处。全面打响治乱疏解攻坚战,集中开展3次“亮剑行动”,528个大杂院已完成91%的清理整治任务。制定并严格执行控制人口规模工作方案,强化街道和部门双调控机制,关停22个非法幼儿园,清理139处地下空间,拆除672处群租房,常住人口今年实现由升转降,比年初减少1.7万人,控制在63.5万人以内。加强与唐山、保定等地区的对接合作,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高端绿色发展成效显现。全力应对产业空心化,充分发挥政策集成优势,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比重达到68%,对财政的贡献率为85.6%,经济成功升级成为我区转型发展最首要的突破口。严格落实“五个典范”标准,建成北京首个、全国最大的绿色三星建筑群——京西商务中心,一批符合国际绿色建筑标准的精品力作全面推进,成为我区转型发展最具魅力的城市新形象。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西绿东引”工程,建成莲石湖、长安绿轴等绿化美化项目,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1.3%,绿色生态成为我区转型发展最亮丽的金名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动民生家园建设,民生支出逐年递增,五年累计达到268.8亿元,占财政预算支出的73.1%,居民群众享有了更多获得感,成为我区转型发展最鲜明的特征。二、加速转型升级,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五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现代金融产业快速发展,北京保险产业园落户我区,建立全市第一个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吸引光大信用卡中心、中保信、天安人寿等一批优质金融企业入驻,成为全区税收贡献的龙头,发起设立爱心人寿保险公司,实现了我区参股持牌金融机构零的突破,2019年现代金融产业预计实现收入812亿元,年均增长115%。文化创意和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平台,被认定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9年高新技术产业预计实现收入1250亿元,年均增长17.5%,文化创意产业预计实现收入360亿元,年均增长12.5%。商务服务产业创新发展,扎实推进全市首个商业保理试点,集聚商业保理企业50余家,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019年商务服务产业预计实现收入647亿元,年均增长22.7%。旅游休闲产业特色发展,世界旅游城市体验中心、莲石湖旅游项目投入运营,首钢工业文化旅游区获批3A级旅游景区,2019年旅游休闲产业预计实现收入41亿元,年均增长8%。

“一轴三园”重点功能区建设加速推进。“长安金轴”影响力不断扩大,京西商务中心主体完工,现代金融产业基地成为金融创新发展的要素集聚区,二期建设全面启动。北京保险产业园建设强力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加快完善,648地块主体结构封顶,637等四个地块实现上市,地下综合管廊主体结构完成。中关村石景山园加快建设,园区面积从3.45平方公里扩大至13.34平方公里,新建点石商务中心等产业载体78.5万平方米。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建设扎实推进,加强与首钢的战略合作,建立工作对接机制,构建发展共同体,研究落实42项具体工作,国务院侨办批准设立的“侨梦苑”项目正式落地,西十筒仓改造项目基本完成,北京冬奥组委首批工作人员顺利入驻。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深化“石景山服务”品牌建设,实施石景山服务“118”行动计划,制定出台“1+N”系列政策体系,建立以贡献配置资源的机制,完善招商引资联络员和订单式服务等措施,坚持招优引强,五年来引进注册资金千万元以上企业2982家,亿元以上企业282家。三、注重建管并重,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规划龙头作用有效发挥。认真核算土地、规划、投资、人口四本账,科学编制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八个高端体系”专项规划和“长安金轴”、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等空间发展规划,完成北辛安、西黄村棚户区等32个项目控规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更加合理。科学把握土地开发和入市节奏,16个项目共77.7公顷土地完成上市交易,交易额超过311.7亿元,建筑规模达211.3万平方米,形成了一批优质载体。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市级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长安街西延、苹果园交通枢纽和轨道交通S1线、M6线开工建设。区级重点工程扎实推进,实施222个重大项目,投资总规模近千亿元。市政道路建设步伐加快,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34条,实施大中修工程121项,交通网络不断优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供热、供水、排水系统纳入全市大管网,永定、石莲两座变电站投入使用,13个老旧小区供热管线完成更新改造,城市运行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加强静态交通管理,增设停车位30701个,调整优化公交线路33条,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107个、新增自行车3000辆,完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备案核准704个,建成北京市最大的光伏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绿色交通水平进一步提升。在9个老旧小区试点准物业管理,完成134个小区垃圾分类达标工作,开展城市景观提升工程,建成22条精品大街和8个重点区域景观提升项目,城市形象显著改善,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智慧石景山”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服务网、城市管理网、社会治安网深度融合。四、强化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绿化美化成效明显。牢固树立“融合山水谋发展”理念,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全面启动“西绿东引”工程,加快推进长安绿轴等162个绿化美化项目,实施36处公共绿地和58条道路绿地的建设改造工程,绿化面积超过503.3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8.4平方米,居城区第一,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严格执行“压煤、控车、降尘、治污”措施,投资107亿元实施50件环保实事,PM2.5累计平均浓度比2019年下降14.5%,二氧化硫排放稳定达标,大气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全面完成单位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和民用散煤治理工作,压减燃煤552万吨,占同期全市压煤总量的42.7%,提前一年基本建成全市第三个无煤区。水环境治理稳步推进。编制水系景观规划方案,实施永引渠等3条生态廊道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成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重新调整和划定工作。投资4.08亿元,完成人民渠首钢段、北八沟等4条中小河道治理,建成五里坨污水处理厂,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8%。整治14个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59项防汛消隐工程,水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五、坚持民生优先,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累计新增就业5.7万个,社会保险收缴率达98%以上,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累计投资4.28亿元完成693项便民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投资4.91亿元实施448项济困工程,救助108.4万人(户)次。建设和筹集各类保障性和政策性住房18857套(其中从房山、大兴等区外筹集4000余套),廉租房应保尽保率达到100%。推进东下庄、西黄村、西井、北辛安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573栋居民楼、259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抗震加固和节能改造任务。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构建“四个学区横向交接、八个集团纵向引领”的教育发展格局,新增学龄前学位5400个,引进北大附中、附小和北师大附中等市级名校,2019年高考本科上线率全市排名第一,各级各类教育均衡优质特色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立三个医疗联合体,开展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健康管理社区试点工作,加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区和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推动区文化中心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启动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成功取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圆满完成第十四届市运会参赛任务,建成138个体育生活化社区,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推进社会治理平台建设,建立区街两级社会治理委员会,形成区街居三位一体的治理服务体系。设立每个街道1000万元民生家园建设资金和每个社区50万元“党建统领服务群众经费”,统筹规范20类街道协管员队伍,创建92个“六型社区”,建立149个社区议事厅,建成69个市级“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达标率实现100%。本着“做得更好、争优创先”的目标,积极支持中部战区、陆军领导机关、北京军区善后办工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和隐患排查治理,推行公共管理综合保险试点,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形成多层次、全方位、无缝隙的安保网络,圆满完成了党的十八大、APEC会议、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和世界田径锦标赛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六、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动力明显增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聚焦城市管理弊端,大力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建统领、行政综合、法治综合、上下综合、社会综合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成为全市唯一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区和全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城区,具有石景山特色、符合首都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基本形成,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改革试点经验被纳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信访代理制改革深入推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积极推行信访代理制,构建“三级代理”工作格局,实行信访积案“五个一”包案制度,推进街道信访代理平台建设,形成全覆盖的信访工作体系,受理群众信访件次、人次与2019年相比分别下降65%、56%,其中集体访分别下降63%、75%,“六个之家”建设成效显著,改革成果被纳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20条意见》。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取消42项审批事项,在全市率先试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实现全程网上办理,全市首个电子化企业信用档案库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面开展“营改增”扩围。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12个农工商公司改制工作全部完成。实施区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规划,组建保险产业园公司和石泰基础设施公司,国有企业服务全区重大项目建设的引领作用更加明显。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了一批创新创业平台,民营企业超过2万家,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养老服务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制定出台《石景山区居家养老服务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十项具体改革措施,打造居家养老“老街坊”“9110”品牌模式,建成8个街道养老照料中心、15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被认定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区。七、突出务实高效,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按照区委部署,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落实政府党组主体责任,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建立和运用干部实绩档案,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督查考核和行政问责,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区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全面落实区委《关于深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区领导责任制,开展集中答复,实行闭环式管理,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18件、政协委员提案731件,办成率大幅提高,代表委员满意率达到99.8%。深入推进政府协商,积极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各方面意见,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坚持“三重一大”制度,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区长办公会议198次,集体研究重要问题769个,完善政府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健全区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不断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水平。切实转变文风、会风和工作作风,与2019年相比“三公”经费下降25.6%。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普法、统计、档案、民防、保密、外事和对台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民族、宗教和侨务等工作深入开展,对口援助和交流工作顺利推进。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感受到,这是全区上下励精图治、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迈出坚实步伐,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
是环境面貌大幅改善,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的五年;
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最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
是敢于担当、攻坚克难,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驻区中央、市属单位、部队和企业,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各位代表,五年不平凡的转型历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把人民幸福作为首要标准。面对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必须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自觉把社会关切当作政府决策的第一信号,坚持把财力向民生集中、政策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全力办好合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认真解决群众住房就业、交通出行、入学就医、身边环境等实际问题,让全区人民更加真切感受到发展的变化,充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必须把高端绿色作为奋斗目标。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必须始终坚持“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战略,以“八个高端体系”建设为路径,以“五个典范”为标准,以治乱疏解建高端为突破口,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努力把石景山区建设成为有山、有水、有城、有业、宜居的高端绿色之城。

——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努力破解制约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增强发展活力,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最大限度释放高端绿色发展的潜力。

——必须把依法治区作为基本方略。面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任务,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区理念,与时俱进提高法治水平,大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以法治思维加强社会治理,营造人人守法、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必须把党建统领作为根本保证。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必须把党建统领作为最大法宝、最大战略、最大政绩和最迫切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增强政府党组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建设廉洁高效政府,强化对高端绿色发展的领导力。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人口调控、违法建设、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问题还比较突出,治乱疏解任务十分艰巨;
经济总量偏小,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实现率较低,优质城市资源相对缺乏,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民生家园建设与老百姓期盼还有不小差距,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管理任务繁重,教育、文化、卫生、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有的政府部门行政效率、服务质量还不高,个别工作人员不严不实问题、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改进作风、提高服务水平还需要下更大的功夫。以上这些问题,事关全区发展大计,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我们将以更大的担当,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石景山区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新的历史进程中乘势而上、大有作为、成效彰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决胜阶段,历史重任催人奋进。中央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确立为重大国家战略,为首都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刚刚闭幕的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党建统领,进一步建设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高端绿色的发展生态,初步建成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明确了全区工作的行动指南。落实区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坚持以党建统领为法宝,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依法治区为保障,以改善民生为目的,正本清源、励精图治,初步建成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是:
——初步建成高端的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以“三高两低”为产业标准,大力发展现代金融、高新技术、文化创意、商务服务、旅游休闲五大产业,加快形成高端引领、创新驱动、技术密集、优势突出的经济结构。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形成2-3个高端化、集群化、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72%,实现经济总量和质量“双提升”。按照合理规划、特色集聚、集约高效的原则,深化“一轴三园”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充分发挥长安街西延线的区位优势和品牌效应,全力打造集现代金融、商务服务为一体的高端产业综合发展的“长安金轴”。基本完成北京保险产业园的开发建设,将其打造成为全国保险创新试验区、保险产业聚集区和保险文化引领区。充分发挥中关村石景山园的引领示范作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特色园区。加快新首钢“一轴、两带、五区”的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冬奥广场、世界侨商中心等重点项目,推动城市功能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展,将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打造成为京西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新内核。深化“石景山服务”品牌建设,坚持招优引强,营造一流的商务环境。

——初步建成高端的科技创新驱动体系。紧紧抓住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契机,强化科技研发转化、科技创新服务、科技金融创新、高端人才创业等功能,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区。引进和培育创新主体,吸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在我区设立研发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建设研发创新平台。实施知识产权领航工程,搭建知识产权融资、信息服务平台,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整合载体资源,打造多点布局、特色鲜明的众创空间发展格局,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实施产业高端融合、绿色园区示范、科技创新惠民、文化繁荣驱动、城市建设支撑、生态治理促进六项工程,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预计2019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收入1600亿元,中关村石景山园总收入突破2300亿元,专利申请量超过4000件,技术交易额达到70亿元。

——初步建成高端的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体系。围绕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发挥规划龙头作用,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实现“多规合一”,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700公顷以内。围绕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支撑作用明显的重点领域,推进113个重大项目建设,大幅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基本实现完全城市化。坚持绿色建筑标准,完成京西商务中心、北京保险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任务,打造城市发展精品力作。加快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北辛安、衙门口、五里坨等棚改项目,彻底改变城乡结合部面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苹果园交通枢纽和S1线、M6线,完成长安街西延、锅炉厂南路等城市主干路建设工程,道路规划实现率达到85%以上,优化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完成28处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增加停车泊位2.3万个,有效缓解行车堵、停车难等问题。加快老旧小区供水、排水、供热、燃气管线等设施的更新改造,全面推行居民自我服务管理委员会和准物业化管理,努力探索出一条老旧小区彻底改造提升的成功路径。加快“智慧石景山”建设,大力推进宽带城市、无线城市建设。

——初步建成高端的生态文明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完成“西绿东引”工程,以西部山区、永定河滨水生态画廊和长安绿轴为基础,建成“一山一河一轴、两心六廊、多点成网、生态社区”的绿化空间格局。新建社区公园11座、“口袋公园”15处,完成30处精品社区改造,创建5个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社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23平方米。全面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加速淘汰污染企业,积极推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巩固无煤区建设成果。加强执法监管,大力治理扬尘、机动车尾气超标,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强中小河道治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制度,力争达到100%的绿色施工、100%的新建绿色建筑、100%的绿色交通、100%的清洁能源、100%的污水治理,创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区。

——初步建成高端普惠的文化生活体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精神家园建设,开展“身边的榜样”、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的传承融入日常生活,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深入开展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高标准建成区文化中心、博物馆、非遗中心,推进街道、社区文化设施更新改造,实现全区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100%、达标率100%。抓好“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基层文化建设,高水平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六聚石景山”品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建设为龙头,协同推进西山文化带发展,提升八大处禅林文化、八宝山红色文化、永定河历史文化、首钢工业文化等文化资源内涵,塑造区域文化精品。

——初步建成高端的民生保障体系。顺应人口变化趋势,科学制定教育、医疗、养老发展和布局规划。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多措并举推动充分就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加大公租房建设力度,构建以政府为主保障基本需求、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事业,加强“老街坊”居家养老网点建设,全面建成具有首都标准、石景山特色的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实施便民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改善群众房前屋后的生活环境。开展济困工程,实施精准救助。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成“四个学区横向交接、八个集团纵向引领”的教育集群化发展格局,打造一批在全市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校、名师和专家型优秀校长,争创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示范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抓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建立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成西部中西医结合医院,实现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健康管理社区100%全覆盖,建设健康石景山。抓住北京举办冬奥会的重大机遇,发挥冬奥组委入驻我区的独特优势,打造冬季体育运动特色城区和国际体育交流重点城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进区体育中心改造升级,实现体育生活化社区100%全覆盖。

——初步建成高端的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区、街两级社会治理委员会作用,促进各级党政组织、驻区单位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商共治辖区重大事务。创新街道服务管理体制,科学界定街道和职能部门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职责任务,实现重心下移、职能下沉,确保人员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推行“参与式协商”民主自治模式,健全社会动员机制,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服务。深化“平安石景山”“法治石景山”建设,实施“七五”普法教育,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加强反恐防暴工作,严密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重点领域监管,争创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区。

——初步建成高端的人才管理体系。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推出“育、引、用、留”新举措,构建“一库一网”为核心的综合信息平台,打造人才发现、吸引、评估、服务全链条,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完善实绩考核机制,激发干部队伍热情。实施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促进专业技术人才成长。鼓励企业开展职业培训,促进高技能人才的技术交流和学习。善于发现、重点支持、放手使用青年优秀人才。建立突出贡献创新人才奖励机制,完善落户、就业、就学等相关服务举措,健全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以上奋斗目标,承载着全区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展现了石景山区高端绿色发展的光明前景。我们坚信,经过五年的不懈奋斗,全区的经济实力、城市形象、生态环境、社会事业、民生保障将再上一个大台阶,高端绿色之城将初步建成! 2019年工作建议 2019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八个高端体系”形成基本雏形、重点领域建设取得重要突破、高端绿色发展初见成效的决战之年,做好明年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201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常住人口下降3%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和PM2.5年均浓度下降指标达到北京市要求。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以治乱疏解为重点,着力预防和治理“大城市病” 治乱疏解是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不懈的努力,全面打赢拆违治乱歼灭战。下大力气坚决完成治乱疏解任务。以强烈的担当、总攻的态势、必胜的信念,全区动员、全力以赴,到2019年底拆除全区所有存量违法建设,坚决守住零增长底线,为高端绿色发展打牢基础。实施十大专项行动,强化部门联动综合施策,调整退出58家商品交易市场,疏解8家工业污染企业,彻底完成528个大杂院整治任务。统筹利用疏解腾退土地,加强绿化和景观建设,增加公共服务设施,促进麻峪医药物流基地、金宝山压力容器厂改造等集体经济项目业态升级。下大力气控制人口规模。完善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体系,加强部门街道双调控机制,坚决完成北京市下达的年度人口调控任务,确保2019年底全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1.6万人以内。从治乱疏解着手,聚焦人口聚集多、安全隐患多、产业层级低的重点区域,加大疏解腾退力度,积极引导人随业走。从规范管理着手,全面落实北京市居住证制度,完善人口综合监测体系,加强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提高人口调控预警能力。加强群租房和地下空间整治力度,扩大整治成效。下大力气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优化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实施十件环保实事,淘汰老旧机动车5500辆,开展汽修行业污染物提标减排工程,确保落后产能企业关停退出。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加大环境监察力度,加强渣土运输、道路遗撒、工地扬尘、非法砂石厂综合治理。加大不达标水体整治力度,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监管,确保地下水质量稳定。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全区新建居住建筑必须达到绿色二星级标准、公共建筑必须达到绿色三星级标准。完善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大力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二、以提质增效为中心,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是推动我区高端绿色发展的前提基础。要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打造首都经济新的增长极。

推动产业高端融合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持续增强经济增长动力,着力壮大五大主导产业。紧紧抓住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政策优势,充分发挥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的引导杠杆效应,支持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服务、技术和平台创新,大力促进保险服务业以及各类金融机构、金融业态的发展和聚集,完善“一轴两翼”的现代金融产业格局,加快建设国家级金融创新示范区。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激励机制,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实促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措施,建设若干虚拟现实产业园区,提升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发展水平。壮大商业保理规模,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支持“线上+线下”的消费新模式,优化传统消费供给,增加新兴消费供给,培育绿色环保、中医养老、冰雪运动等消费新热点。落实西部旅游发展综合规划,促进游乐园洋庙会等品牌提升,扩大莲石湖景区影响力,加快首钢工业文化旅游与绿色生态游、冬奥游融合发展。加快“一轴三园”建设步伐。完成京西商务中心建设,将其打造成为绿色建筑运行的典范,推动现代金融产业基地二期建设,提升盛景国际、星座商厦等载体品质,吸引优质企业入驻,打造“长安金轴”。加快北京保险产业园建设,实现636、651地块上市,648地块投入使用,637等四个地块开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汇聚保险产业创新要素,扩大园区的行业影响力。发挥中关村石景山园的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启动石景山双创园一级开发,打造国际创业港等众创空间,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平台,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年实现总收入和税收分别达1800亿元、90亿元。加快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建设,深化区企高层对接,推进秀池周边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北京冬奥组委营造良好办公环境,加快二型材互联网•金融产业园、首特绿能港、光大银行信用卡科技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全面优化服务环境。围绕“石景山服务”品牌建设,进一步简化行政事权,强化窗口服务,在人才引进、积分落户、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方面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积极打造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全年新引进企业3500家,注册资金亿元以上企业65家。三、以“五个典范”为标准,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城区 “五个典范”是引领区域高端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始终坚持一流标准,高水平设计、高品质建设,使每一个项目、每一项工程都力求成为带动区域发展、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强化规划科学引导。开展西部广宁、高井、麻峪地区规划研究,启动模式口、五里坨、衙门口综合环境整治等项目的规划编制,做好拆违治乱腾退土地的后续利用规划设计,探索推进集体土地规划与统筹利用发展方式。扎实做好土地储备,积极推进何家坟园林小区、东下庄住宅用地等6个项目上市交易,为产业发展、民生保障提供载体资源。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安排83个重大项目,力争实现投资245亿元。加快推进S1线、M6线、丰沙线入地、苹果园交通枢纽等市级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保险产业园二期、世界侨商中心一期等25项重点工程,抓好西北热电中心、银河商务区K地块商业金融项目的后续工作。加快推进长安街西延、永引渠南路等城市主干路建设,实施刘娘府路、石府路等城市次干路工程,建成八大处周边微循环系统。推进石景山水厂建设,启动五里坨污水处理厂扩建改造升级,实施高井沟、黑石头沟、八大处沟治理,完成八宝山南路等12项排水改造工程。实施永定河滨水生态画廊、永引渠滨水绿廊等重点项目,打造高井路、石门路等11条精品大街,建设鲁谷村等2个精品小区。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加大环境整治力度,集中整治违法经营、小广告、露天烧烤等城市顽疾,保持市容市貌整洁有序。加强环境建设考核,严格执行问责机制,对环境整治不彻底、反复出现问题的责任单位,坚决进行问责。强化市政设施运行管护,推进模式口地下综合管廊、西六环(中段)天然气管线建设和老旧供热管网改造,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深入推进“智慧石景山”建设,深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示范应用,让更多市民享受信息化的方便与快捷。四、以人民幸福为目标,着力建设好民生家园民之所望是我们的施政所向。要坚持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行动,帮扶失业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实现新增就业1万人。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积极推进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保持在98%以上。统筹推进北辛安、衙门口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4000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筹集。按照“有治安防范、有绿化保洁、有维护维修、有停车管理”的“四有”标准,全面推进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试点,改善群众房前屋后居住环境。加大社会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和困难家庭保障力度,推动儿童福利院、社会救助站建设,推进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完成142项便民工程和70项济困工程。加强静态交通建设,制定石景山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探索通过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加大停车设施建设力度,全年新增停车泊位1万个、立体停车楼6座,缓解停车难问题。不断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实施教育品质提升行动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机制,组建北师大附中京西分校、北大附中附小和景山远洋3个教育集团,推进实验中学、实验二小新建综合楼和北京九中分校工程建设,新增700个学前教育学位。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推进社区药品供给方式、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分级诊疗、取消医药加成等系列改革,实施药品阳光采购,加快中医健康社区试点,推进西部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精神病医院建设。全面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高标准推进区文化中心建设,扎实开展“六聚石景山”等特色主题文化活动。实施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建设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体育生活化社区二期建设,推进区体育中心改扩建工程,开展冬季体育运动特色城区和国际体育交流重点城区创建工作,推动群众性冰雪运动普及发展。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养和法治意识,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加强街道社会治理委员会建设,推行“参与式协商”模式,提升社区民主自治能力。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加强志愿服务品牌化建设。继续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启动“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创建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干部交流、对口支援、协同发展等工作。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失职追责制度,狠抓消防、交通、燃气、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隐患排查和执法检查。以党的十九大安保工作为核心,以反恐防暴为重点,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五、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着力深化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建设改革创新特色区。深化城市领域改革。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市委十次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做实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做好街道地区管理委员会,做强街道综合执法指挥中心,强化绩效考核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出台《关于推进居住区综合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推进老旧小区服务管理长效机制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开展物业管理试点,服务居民群众。深化信访代理制改革。贯彻中央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充分发挥街道信访代理平台作用,加强网上信访代理工作,进一步健全“三级代理”工作格局,完善全面综合的信访问题处理机制和全程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起以深化信访代理制为主线,以健全体制机制为重点,以法治为保障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体系,建设人民群众满意之家。深化居家养老服务体制改革。开展幸福养老身边、床边、周边“三边”工程,推进北京市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成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家、养老照料中心9个、养老服务驿站40家,在全市率先实现中心、驿站全覆盖,初步形成“三级、五维、双网”工作格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设立“石景山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扩大投资,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推动区属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形成投融资金融、房地产、高端商务、文化旅游、民生服务五大板块,做强做大国有企业,逐步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加快集体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把思想统一起来、把组织加强起来、把工作统筹起来,以资本为纽带,以农工商总公司改制为契机,创新集体经济增长路径,打造集体经济组织协同发展的新模式。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管理制度,加强企业信用档案系统、市场主体信用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六、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区政府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把党建统领作为最大法宝、最大战略、最大政绩和最迫切任务,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政,努力使区政府各项工作更加符合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的期待。强化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司法机关、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加强政府协商,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提案,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不断改进政府工作。落实依法行政,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完善权力清单,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行政效能建设。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建立健全督查工作网络,强化审计监督、立项监察、效能监察、执法监察和行政巡察,建立倒排工期督查台账,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提高督查实效,确保工作落实。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稳步推进行政行为公开,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强化政府作风建设。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全面践行“两学一做”,认真落实区委“十要十不准”规定。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守《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各项制度规定,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推进监察体制改革,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聚焦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工程建设招投标等,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严格审计监督和追责问责,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各位代表,展望五年后,一个高端绿色、环境优美、宜居和谐、人民幸福的魅力石景山将呈现在我们面前!时代赋予重任,拼搏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担当使命、砥砺前行,为早日建成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区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个人发言篇2

大观区政府工作报告

大观区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12月16日在区第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区长潘功发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新一届政府谱写新篇章今年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党的十九大精神,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五大发展行动,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的良好开局。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一般预算收入增长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

(一)五大发展迈上新台阶。

面对发展不充分这个大观区当前最主要的矛盾,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扎实开展五大发展行动,奋力推进争先跨越。

创新发展积聚动能。

出台扶持总部经济、工业经济、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等配套政策,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成功申报全省唯一的国家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示范工程,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6066万元。

战新产业和高新产业增长快于全市平均水平,新增战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9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

传统化工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力天环保与盛峰化工、上海浩登与三喜化工资产重组顺利完成,菱湖漆跻身产学研融合与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安徽盈创等石化转制企业对地方经济贡献率明显提升,泺建工贸、蓝天环保等停产企业实现“腾笼换鸟”。

协调发展开拓新局。

加大对老城、新城和乡村的投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老城改造整体发力,16条道路雨污分流和5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成,总投资6.7亿元的海绵街区PPP项目开工建设,50万平方米棚改任务顺利完成。

大观新城建设提速,全民健身中心和文化中心建成投用。

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市年度综合考核中荣获三等奖。

实施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通过省级验收,378户改厕任务提前启动,海口镇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站建成投用。

绿色发展提速前行。

着力强化绿色发展责任制,守住环境污染底线,保住生态环境红线,增加城市发展绿线。

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落实最严的环境治理责任状和生态保护任务书,制定“一河一策”和“增绿增效增收”路线图。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企业8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
华电福新风力发电项目开工建设;
西江江豚保护区建设正式启动。

加大循环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总投资1.1亿元的大观经济开发区公共管廊及道路“五化”建设基本完成。

开放发展态势良好。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开放发展的“先手棋”,切实拓展扩大开放的新空间。

整合招商资源,完善驻北京和驻南京招商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3+1+X”招商平台作用,加大对北广深、沪苏浙等发达地区的招商力度,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个,实际到位资金约50亿元。

成功举办南京招商推介会,累计签约项目投资额达22.2亿元。

皖西南快递产业园成功落户大观,中通快递分拨中心率先入驻。

百联安庆购物中心建成开业,“四大城市商圈”全面形成。

共享发展惠民利民。

坚持把群众急需办理的“小事”作为工作着力的“大事”,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今年首推的10件惠民实事得到群众称赞和社会认可,老旧小区改造、公园小学改扩建、敬老院及重点公共区域消防达标、食品安全快检室建设、百姓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等5件实事全面完成,海口镇自来水主管网已经接入、广成圩北闸站重建工程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已完成住户征迁和核心区设计招标、荣升菜市场的棚改征迁基本完成、停车场已列入市本级PPP项目。

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建成农村光伏发电站三座,装机总量达180千瓦。

(二)攻坚克难实现新突破。

面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挑战和接踵而来的重点任务,保持定力、不畏艰难、勇于担当,集中力量打好突出问题歼灭战和重点工作攻坚战。

有效解决一批安全环保突出问题。

深刻吸取4·2燃爆事故教训,组织开展安全环保攻坚年活动,铁腕整治安全环保突出问题。

实施“两清单一办法”,开展全行业、全领域安全环保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消除隐患3500多处,取缔非法企业39家,中央环保督察和中办回访反馈问题全面整改落实,长银矿业、永强农科、隆鑫建材等生态环境隐患得到有效整治。

严格安全至上、生态优先的项目准入,建立规划控制、专家把关的项目预审机制,源头把好安全环保关。

顺利攻克一批重点工程任务。

组织专班完成重大项目征地拆迁任务、保障重点工程施工环境,重点项目投资实现快速增长。

省铸安一号工程“8828”石化管廊带迁建项目提前半年建成。

双向八车道S332线大观段春节前通车,双向六车道沿江路西延伸段、外环西路山口段完成路基工程,城市西环线实现脱胎换骨式改变。

城西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工业污水处理厂扩能改造项目相继建设,工业污水处理能力实现翻番。

谷桥大沟截污工程全面完成。

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区。

在全市首创“联勤+网格”的城市管理模式,城市管理网格化精细化常态化水平明显提升。

投入3000多万元实施文明创建政府主建五大专项,老城区市政设施改造升级,农贸市场“三新一亮”成效凸显,小区楼道修葺一新,市容市貌明显改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群众性文明创建工作成为常态,社区志愿者、交通劝导员、环卫工人已成为城市最靓丽的风景线。

在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同时,我区荣获“省级文明城区”,9个社区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山口乡联胜村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妥善处置了一批应急性工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公共卫生领域的突发情况,我们主动应对,迎难而上,保障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在内河超设防水位的紧急汛情下,组织开展红丰圩防汛保卫战,保障了堤上525名群众安全度汛和石化管廊迁建项目汛期施工。

提前实施城区积水点整治工程,实现了强降雨城区低洼地带的及时排涝。

严格落实“七级包保”和“三个一律”工作责任制,秸秆禁烧、森林防火形势平稳。

积极有效地完成了“4·2”燃爆事故的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未发生安全环保次生灾害。

(三)民生民享取得新成效。

面对城乡社会事业和民生工作短板,坚持创新机制、集中财力,积极构建大民生工作体系,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生工程争先创优。

投入2.25亿元高标准完成25项民生工程任务,在全市考核中始终保持领先位次。

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成乡级公路9.3公里,加宽村级道路18.5公里。

5588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圆满完成。

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3883万元,支付各类社会保障资金近经济指标和重点任务的全面完成。

按照区委要求,完成了省委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并将整改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建立健全审计监督、人事监督、财政监督、统计监督机制,自觉将政府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提升了执行效率。

切实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决定的事立即干,坚持目标导向、一线推进、开门问计、责任倒逼的工作法。

对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通过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加强过程控制,坚持定向调度,促进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对民生实事的推进,坚持一线面对面了解情况,深入基层点对点解决问题,促进民生工作落地见效。

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建立政府与人大、政协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问计问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4件、政协委员提案102份。

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坚持零容忍、不护短、严问责,出台了专项问责办法,促进政府效能明显提升。

优化了服务效果。

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把理念、政策、项目、要素送上门,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着力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始终把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记在心中、拎在手上、落到实处,及时解决“1584热线”群众诉求105件,办理市长热线、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市民心声”网友留言836件。

全力打造“三最”政府,在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的基础上,公布了公共服务、中介服务“新两单”,完成了政务公开标准化建设,“两微一端”发布政务信息17314条,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经历了沟沟坎坎的挑战,取得了稳中有进的成效,也收获了克难攻坚的喜悦。

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得益于人大、政协的大力支持,靠的是全区上下齐心协力。

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关心支持大观发展的各界人士,向参与大观建设与发展的广大投资者、建设者、劳动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发展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大企业大项目不多;
土地、人才、资本等要素制约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的束缚依然存在;
少数部门争先进位的意识还不够强,工作作风还不够实,等等。

这些问题充分表明,构建产业新体系、拓宽发展新空间是我们必须着力破题的重中之重,政府系统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的“头雁效应”是我们必须持续强化的当务之急。

二、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蓝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方略、新目标、新要求。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部署更要有新作为。

我们要实现弯道取直、奋力跨越,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争当奋进者,敢当搏击者,奋力闯出新时代大观跨越发展新路。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构建产业新体系的主攻方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把握安庆石化结构性转型的历史机遇,做大做强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首位产业。

把握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发展大势,瞄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四新”经济,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必须把内增动力与外生活力有机结合起来。

着力推进区域合作,加快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在双向开放中实现共赢发展。

着力推进要素对接,在产业、人才、技术、资源等领域加强合作,加快形成更有活力的竞争优势。

着力推进与安庆石化、市高新区、皖河片港城一体化新区的融合发展,拓展大观跨越发展的新空间。

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必须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保护好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系统,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着力建设美丽新大观。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把延续历史文脉与提升城市品位有机结合起来。

深度挖掘孕育在大观热土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擦亮古皖始源地的历史名片,传承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的优秀基因,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和黄梅戏文化,讲好大观故事,留住老城记忆,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展现古城大观魅力。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把民生兜底与提升幸福指数有机结合起来。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公平正义,努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织密民生保障网,扎牢公共安全网,让全区人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按照区委十届六次全会的决策部署,明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456”总体部署和区委“561”行动计划,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五大发展行动为抓手,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发展的协调与平衡,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开放合作,更加注重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不断提高五大发展美好大观建设的现代化水平。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财政收入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同步增长,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重点任务我们必须紧扣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总目标,围绕区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五个大观”的总任务,着力打造产业之城、融合之城、活力之城、绿色之城、记忆之城、放心之城、幸福之城,扎扎实实推进五大发展行动。

(一)着力打造产业之城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优质增量供给,积极盘活存量资源,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继续推进大观开发区“腾笼换鸟”,实施土地“三项清理”,淘汰落后产能,有序清理2-3家土地利用低效企业。

支持安庆飞凯、菱湖漆等优势企业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开发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支持安徽盈创等转制企业走转型发展之路。

实施国家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示范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主抓企业搬迁、产业升级、城市更新、生态修复、文化提升五个专项,走出一条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的示范之路。

实施大观新城“净地、绿地、项目落地”三大行动,加速新城由政务中心向产业中心跨越。

着力发展新兴产业。

继续放大城市综合体聚集效应,推进“四大商圈”差异化发展,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着力培育“互联网+”、智慧教育、文化创意、智慧养老等新兴业态,力争新增年纳税50万元以上企业不少于新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家、家庭农场5家、农业专业合作组织5家。

加快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支持特色农产品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扶持品牌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在提升品牌价值的同时提高农民收入。

加快产销一体化发展,支持永强农科、柏兆记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占领中高端销售市场。

推广“互联网+”等新型营销方式,扩大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规模。

(二)着力争创融合之城跳出大观审视大观,站位全局发展大观,从安庆石化、高新区挤占大观发展空间的传统思维中解放出来,推进融合发展,着力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中开创发展新格局。

深化企地合作。

加强与安庆石化产业结构升级合作,参与安庆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力争安庆石化新建项目的法人主体落户大观。

推进公用工程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专用管廊无缝对接,提升安庆石化供汽的智能化水平,力争与安庆石化合资建设天然气管道,争取共享利用安庆石化专用码头预留空间。

建立与安庆石化定期会商机制,着力保障下游企业的原料供应。

共同谋划石化1300米安全卫生防护距离区域开发利用。

加快区域联动。

按照“基础共建、要素共享、产业互补”的思路,加强与市高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资源利用等方面合作,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与互补上找准契合点,形成“1+1>2”的叠加效应。

加速大观新城与十里铺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协调发展新态势。

把握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皖河片港城一体化新区的政策机遇,推进协同协作发展,让大观西片在宜城板块战略升级中成为新的发展重点。

推进城乡融合。

继续实施棚改安居工程,完成2662户49万平方米棚改拆迁任务。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保障S332线、外环西路建成通车,加快实施海绵街区PPP项目,完成龙山路、市府路、蔡山路、热电路等城市道路的“五化”改造,争取市本级启动双岗路、腈北路拓宽改造。

加快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步伐,推进地区制药厂、塑料厂、余良卿制药厂等老厂区、老厂房、老设施的改造利用。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确保山口乡政府驻地建成区、保婴村、新民中心村等顺利通过省市验收。

深入实施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运营,整村推进卫生厕所改造。

把握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部署,探索发展“田园综合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着力开拓活力之城继续把深化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速培育区域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用简政放权的“减法”换取市场的“加法”。

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主线,充分激发市场创造活力。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先照后证”,全面推进“多证合一”,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成本和准入门槛。

坚持放权不是放任、宽进更要严管,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试点推行市场主体登记全程电子化,实现“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

依托大观区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审批、“延时办公”等便企利民政策,打造“亲”“清”型政务服务。

用深化改革的动力激发要素配置的活力。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深化投融资改革,放大永华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倍数,设立绿色发展母基金,切实发挥国有投资在发展实体经济中的撬动作用。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推进区属国有投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适时推进区属集体企业转制转型,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稳妥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

深化农村“三权”分置和“三变”改革,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用大招商的大突破形成全面开放的大格局。

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依托北京、上海、广州三大经贸平台,举办专题招商推介会,深化与发达地区经贸合作。

继续实施招商项目“派单制”管理,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5个,力争无锡兴达ABS、亿帆鑫富维生素原药、东方园林废酸利用、河南正佳聚丙烯酰胺等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落户。

推进招才引智,完善引才政策,搭好用才平台,优化聚才环境,着力将人才第一资源积聚好、利用好、发展好。

(四)着力建设绿色之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协同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新大观。

实施“蓝天行动”。

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确保PM10年均浓度降至70微克/立方米以下,PM2.5年均浓度降至50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5%以上,打赢蓝天保卫战。

加强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实施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开展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综合整治。

对建筑工地与道路扬尘污染实行“零容忍”。

深入开展餐饮油烟和露天烧烤污染专项治理。

完成秸秆禁烧任务,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

大力实施船舶及港口码头污染整治。

切实加强城区烟花爆竹禁限放管理。

实施“碧水行动”。

扎实推进“河长制”,建立“湖长制”,全面提升区域水生态环境。

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强化长江水资源保护利用,加强长江防护林建设,严厉打击违法排污等影响水环境行为。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抓好皖河干流大观段突出问题整治,推进石门湖水环境质量提升。

加快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启动十里大沟、免锣巷大沟截污工程综合整治。

实施东风圩湖泊水污染治理工程。

完成开发区重点化工企业排污“一企一管”建设。

实施“绿地行动”。

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力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加快集贤关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推进山体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

深入实施“林长制”,新增造林面积3000亩,完成森林抚育5600亩,打造大观新城“市花”示范园,建设1-2条“市树”示范路。

在城市改造中融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双修理念,提升城市特色和品位。

(五)着力擦亮记忆之城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历史遗存保护,谋划文化产业发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让大观文化更具质感,让城市文明更有温度。

推进历史遗存与老城改造相互协调。

坚持在老城改造中加大对历史遗存的保护与修复,让遗产不再成为遗憾。

借力棚户区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大王庙传统风貌保护区和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抢救性修复,启动历史文化记忆体验馆建设,探索利用数字动画、VR、AR等技术手段,让大观亭、望华楼等古建筑以数字化形式“重生”。

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古城大观再现“皖省第一名胜”风采。

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齐头并进。

打响“山水独秀、人文大观”特色品牌,以繁荣文化产业赋予文化事业活力。

借鉴成都“东郊记忆”空间形态改造经验,利用集贤关“工业时代烙印”,谋划建设主题文化园,发展体验式旅游。

理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工作机制,加大狮子山、独秀园、敬敷书院等旅游资源开发,打造精品旅游路线。

大力发展乡村民宿、生态休闲和全域旅游。

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价值与爱国情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心、践行于行。

巩固文明创建活动成果,持续推进“五大创建”活动,创新实施“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养,用优秀文化与现代文明淬炼新时代大观精神,汇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正能量。

(六)着力铸就放心之城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构筑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坚实屏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让大观成为安心之地。

坚决守住生产安全底线。

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属地责任,完善安全生产“三级五覆盖”责任体系。

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和人员密集场所的“网格化”监管,常态化开展除患铸安专项行动,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加快开发区安全环保网格化信息工程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检查社会化服务。

探索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

坚决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始终把群众最关注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牢牢记在心中、紧紧抓在手上。

发挥好食品安全快检室作用,提高日常检查比例和频次,严禁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全面推广“明厨亮灶”,探索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打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最后一公里”。

深入开展“小餐饮”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前灶后厅”、污水横流等经营乱象得到有效治理。

坚决守好社会公共安全。

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守护平安”系列行动,落实“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

进一步加大依法治访工作力度,集中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

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探索构建智慧社区。

规范社区矫正监管,加强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工作。

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政府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以村(居)换届为抓手,完善群众自治制度,逐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

(七)着力创建幸福之城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努力方向,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补齐民生工作短板,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着力在幼有所育和学有所教上有新举措。

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进一步完善皖河中学、海口小学、山口小学等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

加快“微公交”试点工作,着力解决农村儿童上学交通难、交通不安全等现实问题。

实施学前教育第三期三年行动计划,以组建幼儿园教育集团为着力点,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着力加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继续抓好平安示范校园创建。

扎实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着力在劳有所得和病有所医上有新进展。

常态化开展就业创业“春风行动”,推进“订单式招聘”,建设大观区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以上。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

加大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力度。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积极支持鼓楼医院集团安庆石化医院争创三级甲等医院。

着力在老有所养和民有所乐上有新突破。

关注老年生活,扶持养老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世行贷款养老项目,加快建设大观亭、蔡山、大湖等社区养老服务站,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新机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数字文化馆”。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稳步推进体育强区建设。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发挥“大观文化讲堂”、“百姓大舞台”等品牌效应,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着力在居有所安和事有所应上有新高度。

完成花亭南北村、湖滨新村等6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全面推进“两治三改”专项行动,让城市建设更美丽、群众生活有品质。

开展老旧小区管理试点,建立居民付费、政府奖补、自治管理的长效机制,切实提升老旧小区管理水平。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高标准完成年度民生工作目标任务,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为民实事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明年办好以下10件惠民实事。

1.继续推动海口镇、山口乡饮用水供水管网建设,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2.加快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大王庙传统风貌保护区规划建设步伐。

3.科学布局,打造4-5个社区文化广场和2-3个城市微公园,让城市更加美丽和宜居。

4.加快建设广成圩北闸排涝站拆除重建工程,提升海口镇汛期排涝能力。

5.完成荣升、四眼井农贸市场综合建设。

6.加快北正街特色美食一条街建设步伐,重新打响饮食文化品牌。

7.启动海口中心学校综合楼建设工程。

8.选择1-2个村(居)委会开展试点,实施“村居提升工程”,全面完善基础和配套设施,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9.启动并加快还建房建设,重点解决重点项目拆迁群众多年未安置难题。

10.建成大观区婚姻登记、免费婚检一站式服务大厅。

在深入推进“七城同创”的同时,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国防动员、双拥、消防、地震、档案、机关事务管理等各项工作,形成全区各条战线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七城同创”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更严的要求,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牢记人民重托,着力加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以勇于担当的宽肩膀和善作善成的真本领,切实当好推进五大发展行动的“施工队”。

一是增强“四个意识”的政治自觉。

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最大的政治自觉,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到位,确保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是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自觉。

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坚持重大决策依民而定、重点项目应民而立、重要工作为民而行,在发展的基础上逐年增加民生投入。

切实增强群众感情,夯实群众基础,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合法利益诉求。

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把各方面智慧集中起来,凝聚成推动大观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转化为惠民利民的实际行动。

三是增强问题导向的行动自觉。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要增强执行力,全力以赴抓落实,定好的事要件件有着落、有成效,一时难以完成的事要件件有方案、有时限,老百姓关心的事要件件有结果、有回音。

要大力弘扬“钉钉子”精神,事不见底不放手,以滴水穿石的韧劲,确保决策第一时间落实、工作第一时间启动、任务第一时间完成。

要有敢啃硬骨头的闯劲,善于攻城拔寨,在困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矛盾面前勇于驾驭复杂局面,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前进中的问题。

要强化效能问责、督查督办和绩效考核,全面推进政府工作提质增效。

四是增强风清气正的作风自觉。

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决执行省委“六个坚持”、“九个不要”等作风建设各项规定。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重要指示,采取过硬措施,坚持以上率下,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

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让过“紧日子”成为政府工作常态。

强化廉政廉洁教育,继续开展“清风”微宣讲活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五是增强扎紧权力笼子的制度自觉。

加强政府内部权力制约和制度建设,建立责任审计、项目审计、专项审计于一体的全覆盖审计监督体系,加强财政监督、人事监督和统计监督,实现政府内部监督全覆盖。

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纪律监督、社会监督,确保政府工作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政府权力公正透明行使。

各位代表,同志们,机遇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饱满的热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前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区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个人发言篇3

章丘区政府工作报告

章丘区政府工作报告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是本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是章丘撤市设区跨越发展的第一年。

一年来,我们在中共章丘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抢抓历史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建设产业高地、宜居新区、文旅名城的发展目标,团结一致,奋力攻坚,全力推进“四大提升”工程,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效,开创了全区发展新局面,圆满完成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0完成工业投入315亿元,同比增长11%。

完成58家规模企业公司化改制,新三板、齐鲁股交所新挂牌企业5家,新申报规模以上企业65家,14家企业被认定为山东省“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中小企业。

预计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985亿元、利税2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5%。

其中利税过千万元企业达到37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330家。

服务业加快壮大。

组建章丘文旅集团,融合三次产业,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区实现旅游消费收入134.5亿元。

龙泉国际广场列入省重点服务业载体项目,章丘青年创业创新园被命名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

成功创建山东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区。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强化精准招商,举办“章丘区新旧动能转换暨招商项目推介会”,引进哈工大机器人、山能智城、齐鲁航空城等高端项目78个,总投资达到2657亿元,项目质量和投资规模实现大幅提升。

规划建设21个特色产业园区,济南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示范园、生物医药孵化园等开工建设。

创新驱动明显加快。

制定实施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和安居工程,引进清华、复旦、意大利国立科学院、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等科研转化和技术转移机构10家,新增章鼓和华民钢球2家院士工作站、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博科生物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30家企业列入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明水化工列入国家“两化”融合试点单位,国家工信部批准圣泉集团牵头组建中国石墨烯改性纤维及应用开发产业发展联盟。

昊月树脂、圣泉集团、重汽等主导起草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6项。

新增发明授权158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1亿元。

二、高起点规划建设,城乡发展呈现新格局紧扣济南东部新区发展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和谐发展”,疏密有度建设中心城区,统筹有序建设特色镇街,以城带乡建设美丽乡村,精细有方完善管理服务,城镇发展呈现新格局。

规划体系更加科学。

着眼长远发展,编制多规合一、三维数字城市决策系统,完成城市总体概念规划、重点片区城市设计等一批专项规划。

发展框架更加明晰。

规划“一环七纵十二横六连”干线路网,完成309国道(官庄段)路域环境综合提升整治;
章丘火车站及周边扩建改造、济青高铁章丘北站加快建设。

实施章莱路、南外环三期、南外环东延、唐王山路东延等新建改造工程,城区框架路、主干路更加优化通畅。

绣源河华侨城项目签约落地,与乌镇陈向宏团队合作打造明水古城国际泉水旅游度假区,形成城市提升“一古一新、一动一静”双引擎。

城市空间加速拓展。

坚持“不与民争利、阳光征收、群众工作方法”,实施27个棚改旧改项目,涉及15075户居民,拆旧面积突破3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6223套。

在广大群众的支持配合下,不断刷新拆迁的“章丘速度”。

多措并举,收储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824亩。

城区面貌明显改善。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全面推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开展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建设工地、道路交通等八项整治。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累计出新63.7万平方米。

集中开展拆违拆临、建绿透绿,拆除违建2.8万处、7完成民生事业投入53.3亿元,占区级财政支出比重达到82.7%。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四中新校区建成使用,完成第二实验中学等一批中小学校改造提升,妥善解决大班额问题。

实施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组建章丘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区管理、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

成功举办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等活动,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免费为全区中小学生配发校服。

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为3.7万名贫困户查体建档,为1.3万名慢性病患者免费发放基本药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32.6万人;
东部医疗中心、眼科医院扩建等开工建设,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省级健康示范区和卫生计生综合监督示范区;
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通过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区验收。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

提高低保、五保供养标准,精准发放社会保障卡84.9万张。

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开展39场再就业专项招聘会,新增城镇就业8“四大提升”工程全面实施,发展成果有目共睹,取得成绩来之不易。

这是区委科学决策、统筹谋划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鼎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章丘发展的社会各界、驻章部队,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全区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实体经济规模不够大、产业层次不够高、发展质量不够好;
科技创新能力偏低,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偏少,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态势尚未形成;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依然较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不明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任务仍然较重;
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的基础不够坚实,污染治理和生态提升仍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
城市基础设施不够配套完善,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够高;
一些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就业、教育、医疗、食品安全、养老等民生工作与群众期盼还有不小差距,脱贫攻坚成效还需要不断巩固;
社会治理和安全生产仍存在一些隐患;
政府职能转变仍然不够到位,服务水平与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勇于担当,全力加以解决。

工作安排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国发展将更加稳健、更可持续。

济南市“四个中心”建设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率先起步,是“三年有突破”的决战决胜之年。

是我们撤市设区机遇期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四大提升”工程三年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更是我们抢抓机遇、实干快干、开拓奋进的关键一年。

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把握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任务,全面对标市“1+454”工作体系,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条主线,坚定不移推进“四大提升”工程和乡村振兴计划,全力以赴突破“山泉河湖城”五大片区,凝心聚力做强产业支撑,不断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产业发达、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济南东部新区。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
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一、加速推进“四大提升”工程“四大提升”工程是全区发展的突破口、牛鼻子,必须坚定不移、加压奋进、提速提质,取得更大成效,加快提升全区综合竞争力。

交通提升工程。

坚持外联内环、立体互通、快慢结合、“行景”相融,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加强重大交通设施协调对接,完成济青高铁章丘北站扩容建设,积极推进轨道交通项目规划建设。

加快济青高速章丘西(白云湖)和章丘(刁镇)、济莱高速埠村等出入口改造。

配合实施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东环段工程,开通经十东路章丘至济南城区段BRT,更快提升章丘对外综合交通能力。

实施北外环(S102章丘绕城段)改建、南外环东延、潘王路改造提升,加快形成城区发展大框架。

继续实施唐王山路东延,拉动东部产业新城发展。

实施埠村路、零九路等部分路段改造提升,畅通南北交通动脉。

实施大学路东延、双山西路北延、明珠东街南延等工程,打通一批城区“断头路”。

优化公交线网,新增9条公交线路、2处公交枢纽站和2处首末站。

重点道路规划建设自行车道、休闲步道,逐步完善慢行交通体系。

生态提升工程。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科学施策,精雕细刻,打造显山露水、河清湖美、四季泉涌的山水园林城市。

突出泉水生态特色,建立保泉及水资源智慧平台,严格泉域取水监管。

完成引黄补源等管网建设,加速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推进水系水库互联互通,形成高效互补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完成白泉、小东山特色湿地公园建设,提升蓄水、净水补泉能力。

实施双山大街、绣水大街等5条城市水系景观和4条天然冲沟生态修复工程,完成7处拦蓄涵养工程。

加强生态绿化。

实施分水岭、大尖山、庙玉山等山体绿化提升,加大破损山体治理修复力度,新增造林1万亩、退耕还果5000亩。

融合自然生态与传统文化,坚持“一街一品、一路一景”,实施城区主次道路、重要节点、老旧小区和拆违拆临地段绿化提升,新增城区绿化面积150万平方米。

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完善污染天气预警机制,加大源头防治,倡导全民共建,不断改善全区“气质”。

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整治畜禽养殖环境。

加快水污染防治,新建第四污水处理厂和刁镇新材料产业园工业污水处理厂。

严格落实河长制,全面整治入河排污口,确保河流出境断面水质持续达标。

产业提升工程。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统领,持续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打造省会产业高地。

围绕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集中力量夯实优势产业集群。

以重汽为龙头,建设汽车装备配套产业园,延伸产业链条,持续壮大交通装备产业规模。

加快伊莱特、华凌电缆等骨干企业提档升级,推动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化、高端化、集约化发展,夯实装备制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支持圣泉集团石墨烯新材料、聚智玄武岩纤维等项目扩产增效,引导昊月树脂等企业做大做强,推进五三所军民融合示范园建设,促进新材料产业创新突破、快速发展。

依托生物医药孵化园和研发中心,引进高端医药项目,加速科兴生物、双鹤利民等企业发展,集聚形成一批医药新产品、新项目。

依托中建八局、万斯达、东城杭萧钢构等龙头企业,做大绿色建筑产业园,抢占建筑产业化新高点。

实施企业梯次培育和“专精特新”培育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规模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亿元。

发挥文旅集团作用,突出大项目引领,整合全域旅游资源,加快乡村旅游提质增效。

突破工业旅游,筹建济南工业历史博物馆。

市场化举办旅游节事活动,培育旅游新业态,力争实现旅游消费总额150亿元。

城镇提升工程。

以更高视野谋划城镇化发展,深化区域总体规划和多规融合编制,基本形成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城市设计、专项规划和景观规划逐层深化的规划体系。

以重大项目、重点片区开发为引领,加快推进城市更新。

实施棚改旧改项目45个,完成征迁414万平方米。

高标准建设安置房,完成13个老旧小区设施提升、内深化与高端团队和大企业集团合作,完善片区规划,建成白泉古村、白泉湿地,完成白泉村以东4000亩绿化提升,初步展现特色景观。

泉,即明水古城国际泉水旅游度假区。

突出泉水生活、古城格局、清照文化、赭山生态四大特色,凝聚文化精华,建设赭山公园,再现古城风貌,尽显章丘泉水和人文特色,打造全球一流国际泉水旅游度假区。

年内加快明水古城起步区建设。

加快赭山片区腾笼换业,实施山体修复、田园修整,建设赭山大道、滨湖路北延等骨干道路,高起点规划建设独具魅力的生态共生城。

河,即绣源河40里风貌带。

把绣源河作为城市的中轴线、发展的隆起带,突出主题游乐、科创休闲、文旅商服、温泉旅居、生态湿地等高端产业,整合优势资源,留足发展空间,高起点规划布局高端项目,打造纵贯南北两大高铁枢纽的综合交通轴、滨河景观带、高端产业增长极。

年内以华侨城项目作为引爆点,实施绣源河绿化节点、城市展示中心、水乐园等一期工程。

启动山东省自然博物馆建设。

加大企业总部、金融、科创等大项目引进落地,迅速形成引领集聚效应。

湖,即白云湖、东湖水库、白云水库“三湖湿地”。

以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为抓手,整合东湖水库、白云水库水资源优势,统筹长江水、黄河水利用,适度扩大白云湖面积,丰富湿地生态资源,发展科普体验、生态旅游、田园颐养等业态,打造对接济南先行区的最美风景区和发展隆起带。

年内完成白云湖退渔还湿,清淤346万立方,恢复湿地面积1.5万亩。

完成东湖水库与白云湖泵站连通工程,加快白云水库建设,完善湿地公园科研监测及科普宣教系统。

加快黄河新型城镇化和扶贫迁建项目建设,培育携河发展新亮点。

城,即济南东部产业新城。

按照省级园区标准规划建设济南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以此为引领,整合凤凰山、普雪路两侧空间资源,以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高端制造为重点,加快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打造生机勃勃、生态优美、生活完善的产业新城,为全区优质企业和高端项目落地提供更好的载体平台。

年内完成产业新城规划,启动骨干道路、地下管廊建设,实施1000亩起步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加快承接落地一批优质项目。

三、凝心聚力做强产业支撑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按照“四新四化”方向,聚焦发力、重点突破,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实现区域经济规模、质量、效益更快提升。

强化创新发展。

把创新作为引领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鼓励企业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加快“两站三中心”建设,新增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和平台4家。

依托哈工大机器人(山东)智能装备研究院、意大利(济南)技术转移中心、清华博奥晶典精准医疗中心等科研转化机构,拓展政产学研合作渠道,完成产学研项目10项、科技计划100项,发展众创空间3家,力争突破一批推进产业提升的创新成果。

突出人才战略地位,聚焦招才引智,全面落实人才政策,抓好人才安居工程。

发挥驻地高校作用,加强“政校企”战略合作,组织开展双创英才内培育节能环保示范企业实现技能培训各项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让我们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在中共章丘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提升标杆、拼搏奋进,努力取得更大成绩,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为建设产业发达、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济南东部新区而努力奋斗!

区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个人发言篇4

区政府工作报告(精选多篇
政府工作报告(xx年-xx年
发布时间:xx-02-1114:23:政府办发布单位:区政府政府办政府工作报告
xx年1月19日在香坊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区人府区长孙洪庆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xx年工作回顾
xx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围绕“三区”建设目标,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务实创新,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区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一、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xx年,区域经济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0亿元,同比增长15%;
完成区级财政收入10.8亿元,可比增长21.3%。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稳定发展一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振兴村食用菌、光明村绿色蔬菜品牌效应不断扩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到17个。坚持科技兴农,先进技术覆盖率90%以上。全面完成林权制度改革和“三资委托代理”。转移农村劳动力2.6万人,实现劳务创收1.85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3.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达到7881元,同比分别增长10.2%和13.5%。积极发展二产。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3亿元,同比增长66.9%。推进发电设备产业基地建设,入驻企业发展到86户,其中产值超千万元企业23户、超亿元企业7户。大力扶持规模工业发展,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55户,其中产值超5000万元企业47户,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3.1%。强力发展三产。三大商圈影响力不断扩大,动力商圈完成新规划,进入拆迁建设阶段;
安埠商圈整体改造规划初步确定,延福地下商城投入运营,人气、商气进一步聚集。积极开发旅游产业,推进以伏尔加庄园、东平满族风情园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带建设,不断扩大北大荒农业园知名度,集生态游、风情游、工业游、冰雪游于一体的旅游观光体系加速形成。
项目建设有效实施。完成基本建设立项92项,总投资44.93亿元,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分别达到296.4万平方米和99.9万平方米;
41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0.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5%。物流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龙运物流园区投入运营,铁路集装箱枢纽物流中心建设进入前期实施阶段,商德国际金属物流园区投入运营,诺林化工物流中心新增用地获得批复。南部工业新城食品医药园完成1平方公里启动区征地拆迁,拟入驻企业6户,占地面积65.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5.7亿元。对俄出口加工区建设有新进展,注资800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对俄贸易街完成基本建设;新征30万平方米农垦土地,陆桥物流等企业入驻园区,总投资8.2亿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广泛开展园区招商、产业招商、资源招商、展会招商等多层次、全方位招商活动,第二十一届“哈洽会”签约额53亿元,国内经济技术协作资金实现47.2亿元;
协议引资额实现18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38.4%;
到位资金128.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8.6%;
实际利用外资330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17%。新办企业1418户,同比增长22.8%,其中投资额超千万元企业140户、超亿元企业7户。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完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全区孵化面积发展到12.86万平方米,入驻企业520户。扶持龙头规模企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5户,实现产值35.7亿元、利税3.7亿元;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060户,实现产值185亿元、利税17亿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区级科技计划50项,投入开发与应用资金2932万元。荣获全国科技示范区称号。二、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完成高强度征地拆迁工作。xx年全市路桥建设大项目大多涉及我区,长江路、征仪路、保健路、省政府周边道路改造以及“三沟一河”整治等工程前期拆迁、征地量占全市的50%以上。我们攻坚克难、共同奋战,如期完成了工作任务。加上棚改、铁改、大项目、市政改造等拆迁项目,全年共完成拆迁95万平方米,征地343万平方米,拆迁面积及困难程度均创历史之最。
路网建设实现新突破。配合长江路等7条道路改造,拓宽改造街路20条,结构性升级改造和大中修街路26条,维修街路74条,改

推荐访问:区政府 工作报告 发言 区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个人发言 区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个人发言 区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个人发言简约镇江市口腔医院
上一篇:解放思想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
下一篇:2022在国企干部大会表态发言材料【优秀范文】

Copyright @ 2010 - 2022 伯乐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伯乐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90296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