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调查报告4篇

来源:振兴乡镇 发布时间:2022-06-21 14:48:02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调查报告4篇,供大家参考。

乡镇调查报告4篇

乡镇机构臃肿农民负担沉重

谷城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全县有10个乡镇,43万亩耕地,55万人口。据谷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启合介绍,20*年,谷城县一般乡镇财政供养的人口少则500人,多则上千人。记者在调查时了解到,综合配套改革前,紫金镇仅乡镇一级的领导干部就有22人,城关镇仅镇财政所就有70多人,就连谷城县石花镇城建所的在册工作人员都达到99人。襄樊市委常委、谷城县委书记周霁说,税费改革后,这些人依然在打擦边球,不收费就没有办法生存。过去上面有一个部门、下面就要对应一个,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不高、乡镇机构职能不清晰,必须把乡镇党政机关人员压缩,合理设置机构布局,才能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四大措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从20*3月开始,经过两轮改革,谷城县在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一是整合乡镇机构设置,统一设立三大办: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办公室。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实际,谷城县重新界定了乡镇机构职能,划分了职责范围,撤销了乡镇政协机构。改革后,乡镇机关内部拉开了收入档次,以农民是否满意为标准,每年工作最好的机关干部与一般的机关干部相差1500元。

二是缩减乡镇机关人员编制。现在,谷城县10个乡镇共核定行政编制395名,实际在岗353人,分流646人,比改革前全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了64%,同时,后勤服务一律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

三是精简领导班子。通过实行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乡镇领导干部得以全面压缩。同时,县里对超配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其中改任乡级助理、干事45人。以紫金镇为例,改革后的领导职数只有书记兼镇长、副书记兼副镇长、副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席、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两位党委委员兼副镇长、宣传委员7人。

四是分流人员待遇落实到位。分流的乡镇机关干部中,很多在40-50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既没有出去闯荡的年龄优势,又没有达到退休年龄。为此,谷城县决定,对乡镇机关分流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统一按其档案工资标准的60%发放。同时,对主动分流的干部按70%发放档案工资。整个改革建立在大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把政策交给大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几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实现了既定的减人、减事的目标,成效非常明显。

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

谈起改革前乡镇事业单位的状况,城关镇党委书记兼镇长周云说:基本上是人心散了,党委、政府为农民服务的线断了。城关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杨国政说:我们不知道干什么,收入也没有保障。当时,农民群众对政府的公共服务很不满意,例如,农民购买假种子、假肥料等情况没有人能去进行真正有效的管理。

按照谷城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部署,谷城县将全县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以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各乡镇把财政所和经管站合并,民政所撤销,职能转到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撤销乡镇残联、党校、社会保障服务所,其他站所整体转制为中介组织。目前,全县10个乡镇共有计生、城建、文化、广播、农水、农技、农机、兽医等8类站所71个事业单位顺利实现转制。

为解除乡镇事业单位等被改革对象的后顾之忧,谷城县在全县乡镇事业单位内,全面推行全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谷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魏开杰告诉记者,到2020年底,全县乡镇事业单位的2768名职工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单位应缴的1250万元和个人应缴的1213万元全部收缴入库,职工参保率、基金收缴入库率、养老保险手册发放率全部达到了100%,确保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稳步推进。

三方面举措构建公共服务新体制

在构建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谷城县主要有三项举措:

一是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除各乡镇畜牧兽医中心实行县级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制外,其他服务中心一律实行委托服务制。县里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乡镇站所转制后承担的43项公益职能。对公益职能,政府购买服务,预拨10%至20%的财政投入,最后考核通过、农民认定后,一起算总账。现在由各乡镇站所转制而成的服务中心充满朝气。这些单位的职工,过去每月平均收入只有300元左右,现在大多数提高到600多元。

二是各乡镇和县直主管部门,将各项服务活动量化成具体考核指标,在与各服务中心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委托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服务要求、经费数额和考核兑现办法等事项。制度的创新使服务中心员工的工作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比如乡镇农机站的工作人员过去只是在办公室里等着农民来,现在必须下到田里去直接服务农民。只有农民接受了服务,满意签,农机服务单位才能收到政府的拨款。

三是重新界定农村公益投入标准,打足经费,实行资金直达。过去全县10个乡镇每年共下拨农技推广费用28万元,而现在按照全县43万亩耕地,每亩1元多的标准,将全县农技推广费用总额提高到40多万元。在结算方式上,县财政对这些转制后的服务单位实行年初预拨款、半年一考核、年终结总账的办法。目前,谷城县已按照全年预算20%的比例,向各服务中心预拨了启动经费,保证了农村新型服务体系的运转。20*年谷城县乡镇公益事业经费预算为627万元,与20*年相比,增长了约30%。

政府工作效能明显增强新机制活力显现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完成后,谷城县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得到了重新界定,基层政权结构得到了优化。陈启合告诉记者,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斩断了乱收费的根子,切断了随意进人的源头。改革到位后,机关干部普遍增强了危机感。现在,县里设立了乡村干部寻访问事制度,变农民的上访为干部的下访,主动与群众沟通,解决群众的各种问题。

关于西丰县广播电视局对乡镇广播电视站实行垂直管理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西丰县广播电视局对乡镇广播电视站实行垂直管理工作的调查报告

4月,铁岭市广电局由副局长史茂存带队一行三人赴西丰县对当地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与当地广电局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听取了情况介绍,并深入到农村查看了凉泉镇广播电视站的运行情况,收获较大。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该局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西丰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步伐,在市广播电视局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结合实际,认真思考,大胆尝试,以改革总揽全局,以宣传工作为中心,以垂直管理、城乡联网为重点,以规范化管理、优质服务为保障,努力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积极稳妥地探索出广播电视改革发展的新路子,开创了西丰县广播电视事业的崭新局面,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一、实行垂直管理前的基本情况。

西丰县地处山区,地理位置偏僻,致使无线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与覆盖受到严重制约。广大群众信息闭塞,看不好甚至看不到电视(广播也是一样),不但经济上欠发达,而且文化上也相应贫乏,在全省属于贫困县。

以前,由于五站下放,乡镇广播电视站归乡镇政府管理,县广播电视局只负责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铁岭台、西丰台的覆盖率不到20%,广大农村群众收看不到铁岭台、西丰台的电视节目,有的甚至收看不到省台和中央台的电视节目,有的只能靠自家的天线接收信号,老百姓常常是听完声,看完影,不知哪个省。当时乡镇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不平衡、管理混乱、乡镇广播电视站的状况是二个多,三个不一样。两个多:一是卫星地面接收站多,全县共有148个接收站,各自成网,各自为政,不便于管理,存在着严重的私播乱放现象。二是债务多,负担沉重,有的站债务高达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全县18个乡、镇广播电视站共有债务334万元。很多电视站难以正常运营,面临着倒闭和转播不了的危机三个不一样:一是管理不一样。全县18个乡镇站没有规范的管理体制模式,由于建网投资渠道五花八门,管理和运营也是千差万别,在当时安装有线电视的222个行政村中,属村管的就有52个,还有相当一部分承包给个人进行经营,工作无计划,无章程,运营无序。二是转播节目套数不一样。由于设备陈旧(一个村一个小前端)、网络老化(电缆网),故障率高,信号不好,收视质量极低,有的模糊不清。转播电视节目套数存在很大差异,多的也就5-10套,少的只能收看到1-2套节目,市、县台的节目在乡镇根本无法收到,广大农民无法了解和掌握市委、市政府的方针政策、重大决策舆论宣传作用根本无法发挥,服务本地区、本县的意义不大,群众意见很大。三是收费标准不一样。收费3元到10元不等,随意性很大,由于接受信息不好,有的用户根本就不交收视维护费,造成资金匮乏,维护没有费用,运行不良。总的来看,管理混乱,运行无序,杂乱无章,网络难以维继,转播工作随时都有瘫痪的可能。

二、实行垂直管理工作情况

二〇〇二年西丰县广播电视局新的领导班子面对全县广播电视的现状,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与论证的基础上,大胆的提出了建立全县城乡一张网,统一转播方式,对乡、镇广播电视站全部上收实行垂直管理的意见,并报请了县政府,3月20日西丰县政府常务会通过了这个意见,城乡有线电视光缆联网工程被县政府列为为民所办的十二件实事之一。西丰广电局迅速展开工作,两条战线同时进行城乡联网工程,他们面对现实,采用租用光纤、借鸡下蛋的方式,租用通信公司光缆约394.7公里和吸引较有实力深圳优联宽带网络公司资金投入,逐年偿还的方式,解决了县、乡、村联网的问题,铺设光缆921公里,取消了所有的乡、镇、村、屯的小前端,将县台转播的非常清晰的31套(包括市台的一套新闻综合频道节目)有线电视节目传送到全县18个乡镇、174个行政村和560个自然屯。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了100%,实现了全县城乡一张网、信息传输一盘棋的设想,解决了广大农民看电视难和看不到的问题,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由于光网到村,信息质量提升,传输套数的增加,吸引了农民纷纷入网,目前已达到50.552户,入户率达到67.2%。

县局对乡、镇广播电视站垂管工作,他们首先以电话通知的形式,对各广播电视站财物实行冻结。并在财政、审计、监察、人事、编委等部门的配合下,兵分三路,迅速展开了对全县20个农村广播电视站的全面接收工作。从3月末开始至5月末结束,仅用2个月的时间,全县20个广播电视站全部接收完。共计接收在编人员70人,固定资产392.97万元,外债343.25万元。其中个人承包的安民镇、平岗镇广播电视站,个人投资部分由广播电视局一次性付现金73万元。西丰县广播电视局的主要做法是:

1、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从问题少、容易接收的广播电视站入手,先易后难,仅用5天时间就接收了12个广播电视站,从而打开了良好的工作局面。

2、坚持集中会战、逐个击破的原则。对于接收难度较大的个人承包的广播电视站,在请专家对其投入情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实行各个击破。首先解决难度较大的安民镇广电站,承包人原准备上法院解决问题,经过几次做工作,政策交待,,承包人终于同意以评估价格一次性返还后交出有线电视网络,其后平岗等广电站也顺利收回。至此20个广电站全部接收完。

3、纪检、监察介入的原则。突出财物接收,保证接收质量,在接收过程中,各站外债审核时,坚持查原始凭证,明确收支去向,对不合理支出坚决不予认可。在接收过程中,个别站出现了抢收费顶替债务的现象。纪检监察及时介入,维护了工作的正常运转,保证了接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4、坚持边接收、边管理的原则。保证接收过程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保证人员的相对稳定,原先用的临时工暂时继续工作,保证了有线电视网络正常运转。其次是配齐站长,个别不胜任的也及时地做了调整,局里下派5人任站长,共计调整10个站的站长。调整后的站长年龄降低,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为今后的工作打好了基础。三是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了对各广电站的规范管理。

三、实行垂直管理改革的成果与优势

1、管理更加规范、科学,运行机制趋于完善。实行垂直管理后,西丰广电局为加强财务管理,制定了《农村广播电视站财物管理制度》,财物实行报账制,并对收视费、招待费、差旅费等费用的收支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加强站长的管理,考核各站取得的成绩,制定了《站长责任制》,体现了奖罚分明,调动了各广播电视站长的积极性。为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制定了《站长聘任制度》和《安装维修服务制度》。为帮助各站解决实际困难,先后投资20多万元,用于改善各农村广播电视站的办公条件。为规范收费,提高科学收费水平,先后投资6万元在6个农村广播电视站实行了微机收费。两年来,农村各广播电视站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农村收视费实现收入267.8万元,农村收视费实现收入突破550万元,安装费20万元,同比增长105%。以西丰县凉泉广播电视站为例,未垂直管理前有正式职工3人,临时工3人,能接收7套电视节目,管理混乱,债务高达25.4万元,网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只能覆盖不到3个村,电视效果根本无法保障,老百姓很不满意。实行垂直管理后,调整了不胜任的原站长,县局投入资金10多万元,对瘫痪的网络进行了改造,铺设光缆39.2公里,将31套有线电视节目非常清晰地输送到凉泉各村屯,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身边的突发事、感人事,了解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满足了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需求。对此,用户主动交费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半年时间凉泉广播电视站就完成收视费26.6万元,36万元。

2、网络管理得到加强。实行垂直管理后,广播电视局还对各乡镇处于瘫痪的网络逐步进行了维修改造,确保了有线电视信号的正常传输,让老百姓收看到了声色俱佳的电视节目。

3、统一了收费标准。按照市物价局批复每个终端收取10元收视费,从而形成了正常的资金积累,现在无论哪个乡镇网络出现问题都会举全局的财力、物力、人力加之维护保障,这一点是垂直管理前任何一个乡镇都无法办到的事情。

4、舆论宣传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城乡联网后情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联网、垂直管理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当地的新闻节目很快就能通过广播电视节目让百姓家喻户晓,及时了解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及天下大事。广播电视局对电视节目进行了全新改版,播出时间由原来的每天9小时增加到16个半小时,还面向农村推出了自办乡村在线栏目,把节目内容定位于三农,以《大地传真》、《农情民声》、《供求信息大看台》等子栏目,全方位报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农、林、牧、副、渔各条战线的情况,准确地报道了农业政策及全县的农村工作信息,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好评。

5、提高了省、市、县台节目的覆盖率。实行垂管、县乡联网后覆盖率由原先的17.6%,增加到100%,对西丰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进步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6、增加了广告收入,促进了西丰县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西丰电视台覆盖率的提高,周围县(市)、区的商家为促销自己的商品,增加了广告投入。西丰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实现59万元,比增加34万元,增长136%。

7、解决了就业和老有所养的问题。个人承包的网络收回,村自管的网络已全部实行统一管理。过去因开不出工资在家待业的在编人员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退休人员领到了足额的退休金,解除了老同志的后顾之忧。据统计垂直管理后共安置就业人员18人。

8、增加了财政收入。随着西丰县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有线电视用户将到6万户,收视费可达720万元,每年将向县财政缴纳税费100多万元。

总之,西丰县广电局近二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让西丰广电人值得骄傲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深思和注意的问题。一是由于城乡联网、旧网改造,投资过大,债务过高,偿还能力较弱,还要精打细算、艰苦奋斗,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发挥产业的功能,增加创收力度,增强发展后劲;
二是职工队伍素质要提高,服务质量要增强,尤其是农村广播电视站的队伍,要加强培训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增强为广大用户服好务的本领,适应工作的需要。

四、启示与建议

1、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突破常规、敢于领先是西丰县广播电视事业迅速发展的关键。作为辽北最偏僻,而且又是一个出了名的贫困县,又是地处山区,能够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就改变了农村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难的问题,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是西丰县广播电视局领导班子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结果。他们敢于突破常规,抓住机遇,大胆改革,面对农村收看广播电视情况的实际,认真听取农民的呼声,为农民所想,为农民所办,不等不靠,积极想办法,树立想事、干事、干成事的决心,实行城乡联网、垂直管理,大力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电视事业,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100%,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看电视、提升农民文化品位和对乡镇有线电视安全播出有效管理的问题。

2、西丰的作法符合国家广电总局和省广电局的要求和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方向,符合广大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强做大了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占领了农村宣传思想文化阵地,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声音,送去了科学致富的知识,送去了文明向上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食粮。使这块舆论阵地牢牢地掌握在党和政府的手中,保证了政令畅通,让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净化了荧屏,禁止了滥播乱放,规范了管理,有效的服务。

3、县领导做坚强后盾,全力支持,给予必要的扶持政策,各部门大力配合是他们成功的法宝。垂直管理工作,是体制的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问题较多,如果没有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及各部门的配合要完成任务是不可能的。西丰县广电局在运行过程中得到了领导的鼎力支持,帮助他们解决了诸多上收和联网工作中的一些难题,使上收工作平稳运行,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4、西丰的经验、西丰的做法是成功的。我们认为应在全市各县(市)、区广电系统大力推广县级广播电视垂直管理体制,走出一条适合铁岭广播电视发展的新路子,将我市广播电视事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振兴铁岭经济、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再创辉煌。

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隽水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调查

近年来,隽水镇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城区优势,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增加收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攀升,基层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显著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各项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总体来看,隽水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普遍偏弱,发展步伐滞后,村级招商引资困步不前,产业结构落后,调整优化乏力,历史债务负担沉重。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村级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培育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全面推进我镇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是摆在新一届镇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我镇村级集体经济概况

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情况。我镇共有21个村、社区,农业人口近4万人。全镇村级收入843.5万元,村平40.17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收入280万元,仅占33.2%,;
实现集体经济收入上5万元的村8个,仅占38%,不足万元的村6个,占28.6%,其中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有银城、银山2个社区,占9%。

2、村级集体企业情况。就村级集体企业而言,全镇现共有18家村级集体企业,其中仅宝塔砂布厂和宝塔造纸厂两家年产值过千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6万元,占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的45.7%。年产值过百万元的有宝塔茶厂、宝塔纸箱厂、宝塔磨料磨具厂、旭红砂布厂等4家企业。由村集体直接经营管理的有宝塔砂布厂、桃源茶叶加工厂2家,其他16家企业均发包或租赁给个人经营。

3、产业分布情况。村级集体工企业收入176.2万元,占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的62.9%,退耕还林及其它农林产业收入76.9万元,占27.5%,其它产业收入26.9万元,占9.6%。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层次低,规模小而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薄弱。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镇只有占38%的8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的有6个村,占28%,整体经济实力薄弱。8个集体经济收入上5万元的村中,只有宝塔村形成了涂附磨具、铜材及其配套产业,资产及年产值在千万元以上,科技含量较高,其他村集体经济收入则主要来源于砖厂、门店租金、茶厂和退耕还林的政策性收入等低层次产业,对环境破坏大、管理粗放落后、规模小效益低,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镇实现的28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中,宝塔一个村就达140.8万,占50.3%,比其他20个村(社区)的总和还多,而宝塔村的经济收入又集中在宝塔砂布厂一家,其每年上交120万,占全村收入的85%。由于收入来源过分依赖于单一产业,一旦行业经济效益滑坡,必然会直接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出现大幅震荡。

2、融资难度大,发展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

目前,由于一些村负债情况还比较严重,银行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审查苛刻,导致一些村级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下降。在我镇,特别是10个社区的集体企业发展资金,60%以上靠如土地开发等方式自我积累资金来发展集体经济,30%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银行贷款不到10%。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同时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会不安定因素。而且各村在进行土地开发过程中,没有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的思路下进行大开发和大整合,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分散。以村一级自身的经济实力,难以实现土地的高标准开发建设,致使土地的开发利用初级化,回报收益最小化,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造成村级集体经济难以在上规模、上档次上有所作为,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3、干部思想保守,观念滞后,创新发展能力薄弱。

有些村干部对集体经济的理解比较片面和滞后,认为集体经济就是集体办企业、上项目,集体经济集体管,由于管理跟不上,集体资产流失严重,挫伤了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怕搞砸了受埋怨,思想上有顾虑;
部分群众怕搞垮了受连累,背上新的债务,思想上有障碍。有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大局。个别村干部则存在小富则安、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缺乏艰苦奋斗和创新发展的精神,发展观念滞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思路不多,积极性不高,这些都导致村级集体经济一直不能取得创新和发展。

4、发展不平衡,差距明显,不利于整体发展。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村与村之间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且呈日益加大之势。单就8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过5万元的村来说,最高的为宝塔140.8万元,最低的是雁塔5.3万元,两者相差26倍,与旭红29万元相比,两者相差也达5.5倍。从而形成宝塔一枝独秀的单极发展趋势,对我镇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将延滞我镇实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步伐。

5、村级债务包袱沉重,不利于全力发展。

至底,全镇村级债务总额累计达1071.9万元,村均51万元。有债务的村、社区14个,占66.7%,其中白沙、桃源、柳峦、石泉、新塔5个村(社区)债务均超过百万元,共计733.87万元,占全镇村级债务总额的68.5%。形成这些债务的原因较多,主要是经营性亏损、老财贸任务借款、基础设施投资、各类达标升级及非生产性支出等。村级班子很大的精力用于清偿债务,难以全力投入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6、村级招商引资困步不前,不利于突破性发展。

近几年,我县隽水、锡山等省、县级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但由于村一级招商引资在土地开发、基础设施、政策措施、投资服务体系等软硬环境上无法与省、县级工业园相比。因此虽经努力引来一些客商前来考察、咨询,但最终能够成功落户的没有几家,不利于集体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如下阔去年花很大精力引入的一个肉牛养殖项目,实地考察后一去不返;
一位老板有意在石泉投资钟表厂项目,却找不到一块条件适宜的地盘,最后落户麦市工业园。

三、 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1、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干部意识转变,建设强有力的村级班子。

有没有一个敢于创新、富于开拓的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有没有一个敢于创业、善于管理的好班长,是决定村级集体经济能走出多远的关键。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采取公开招聘、异村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职等形式选拔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村级班子,并牢固树立只有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才能解决办事难的问题,才能为群众兴办各种福利事业,提高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基层党组织才能赢得群众信赖,凝聚力、战斗力才会不断增强的发展意识。镇党委、政府要经常组织村级班子成员进行思想意识、管理知识的培训,制订政策解决基层干部福利待遇、医疗养老保险等切身利益问题,解除后顾之忧,使之全身心投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2、因地制宜,选准集体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在选择发展路子时,要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跟风上、盲目投资现象。一是兴办村级集体企业,象宝塔一样,走工业兴村的路子;
二是兴建或经营专业市场,走商业兴村之路;
三是发展立体林业。比如东港、桃源每年在林业上分别可收入4万元、8万元,可在此基础上,扩大规模、调优品种结构、引入深加工等配套项目,走立体林业的发展路子;
四是兴办第三产业,城区内几个社区可大力发展餐饮、娱乐等服务业;
五是创新资本运营手段。以现有土地、资金、资产入股或合资、合作兴办企业或参与企业发展;
六是经营集体土地和物业。发挥城区优势,开发建设工业园区、标准厂房、仓储设施和商住楼等二、三产业载体,对外出售、租赁,走物业经营的路子;
七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生产。村委会可以在技术、贮藏、加工、销售等环节上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培植集体农业生产基地,走特色农业、服务农业、规模农业的发展路子。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落实县、镇招商引资政策或创造性地建立招商引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镇一级要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的思路下对村、社区实施倾斜的扶持政策,结合各村、社区的优势、特色,实行统一政策、统一宣传、统一引进、科学布局,充分整合招商的人、财、物资源,集中力量,明确主导产业,重点突破,把一些规模相对较小不适宜在省、县级工业园区发展的项目引荐给村、社区。并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村级在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上的积极性。

另外,各村组目前掌握着大笔土地补偿金,可否借鉴深圳等沿海地区及宝塔村的经验,鼓励、引导其集中资金开发一批标准化厂房用来出租给企业,既可以避免集体土地的大量流失,又发展了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同时解决了投资商将大量资金用于投资厂房和设备,导致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的实际问题。

4、强化管理,千方百计盘活资产,化解村级债务。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水平弱,是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管好并盘活存量资产,使其保值增值,比新增资产投入更为重要。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完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的同时,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分离,并对集体资产的占有、经营及日常管理做出明确规定,定期公开帐目。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积累机制,实行集体经济收入分配比例和分配总量控制,防止分光吃光,积蓄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加大村级债务清偿力度,通过增收还债、清欠还债、节支还债、归责还债、降息减债、核销减债等手段减轻村级债务压力,集中精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乡镇公路状况的调查报告

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历届党委、政府都在积极努力,务实工作,以加强和改善道路交通等瓶颈问题和群众增收致富项目为突破口,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是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把通村公路建设作为攻坚战来打,村级公路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镇已建公路52条,村级公路里程达296.4公里。自xx年以来,各级累计投入近400多万元。先后在河上架设了3座石拱桥,河北面村组公路建设得到飞速发展。形成了以文峰公路、双龙公路、高山公路、羊万公路、三台公路、柏林公路为主干线,其他组级公路纵横补充的南北互通公路网络。同时,双龙公路、三台公路进行了等级提升,正在提升改造羊万公路,“村村通”公交车也在这些村级公路上营运,交通运输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积极多方争取

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我镇每年都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以部署。一是在项目确定上公路建设优先。被确定为省级一类贫困镇后,利用实施扶贫发展的机遇,把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放在优先实施的位置,先后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立项37个,占整个实施项目的65%。二是建立健全机制。除扶贫站外,镇成立了公路站,抽调了工作能力强的干部负责村级公路规划、管理等工作,加强同县交通部门的对接,推动村级公路发展。三是党政主要领导时刻关心过问,在镇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加大对公路建设方面的投入,鼓励群众的积极性。书记、镇长经常到公路建设现场检查指导工作。为打通高山出境公路,镇长还亲自挂村督导,确保全力推进。镇财政每年投入在公路建设方面的资金达5万元以上,为推动公路建设,调动群众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找准公路建设的突破口

历史以来,镇被一条宽阔的河将187平方公里的区域分为两半,松小公路和集镇在河南面,河北面的羊岩、棉地、双龙、高山等村1万余群众被河相隔,公路交通发展一直十分滞后。镇党委政府针对这一瓶劲问题,重点加强桥梁建设,以解决河南北不通的问题,继湾塘建设湾塘大桥后,先后修建了大桥、环石坡大桥,投入资金130余万元,彻底解决了河南北不通的历史,掀起了新一轮公路建设的高潮。

(三)大力宣传,认真发动群众

“要想富,先修路”。面对公路交通落后,群众生活贫困的现状,镇党委积极宣传发动群众,大兴公路建设,改善交通状况。通过宣传发动,不少村组群众抱着早修一天早享受的想法,在没有项目安排的情况下,自行筹资修路。比如我镇的火土公路、羊文公路、船溪公路、高山公路等,都是群众自发筹资启动修建的。

(四)努力探索公路管护的新机制

村级公路管护是一直是一个难题。群众的修积极性高,但往往是由于当时的资金、劳动力等原因,边沟、路基等不扎实,修通路后,勉强通几次车就损坏了,不能通车了。重建轻管,在这个时候再去发动群众维修路,经历了修路之苦的群众已经不好发动了。为此,我镇积极探索成立“村级公路管护协会”的管护机制,确保公路畅通。通过村民“一事一议”,对本村组织群众修建的公路通过公路协会设杆适当收取维修费,由公路协会安排人员长期维护,确保边沟畅通、路面平整。对确因不可抗拒因素导致塌方等工程量大的,由村民委员会会组织群众投劳维修,以此确保村级公路的畅通。今年以来,我镇已在道洞公路、三台公路、双龙公路等进行了试点,效果明显,群众普遍满意,目前,通过实施以上方式护路的公路,路面平整,客运长安车也可畅通行使。

三、存在问题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我镇仍存在不少问题。

1、自然条件恶劣,建设难度大。“出门便是山”是现状的真空写照,在我镇修一条路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更高的代价,建设难度非常大。如果按照国家扶贫项目5万元/公里的标准,在我镇至少要多出三分之一的资金,群众的负担重。

2、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多,建设管理难。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在建路过程中劳动力组合难,建设管理的难度大。

3、资金缺乏。由于历史以来的交通落后导致了群众十分贫困,群众集资难。

4、管护机制仍需加强。由于一些村级公路的车流量少,收取的资金仍十分有限,而维护边沟、涵洞,砌碎堡垒坎等工作量大,给维护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四、下步打算

1、按“xx”公路建设规划,有计划申报实施。虽然我镇在近几年来的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有不少公路需要延伸、改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将按照公路建设的“xx”规划,有计划的分年度的组织实施,一步一步的扎实推进。

2、进一步完善“公路协会”管养村级公路的机制。我镇实施“公路协会”管养公路的情况看,效果明显,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逐步在全镇推广这一模式,管好村级公路。

3、大力组织发

动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修路。通过了解,我镇有不少外出创业成功人士,他们有资金,有技术,对回报家乡也有热情。去年,我镇就有一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投资近30余万元为其家乡修建了一条4公里长的公路,得到了社会好评。同时,在桐林等村也有不少积极出资帮助家乡修路的务工人员。要通过进一步引导和联系,让这一部分人员回报家乡,捐资筑路。

4、发挥主动性,进一步加强对上的联系。要进一步加强同县、市有关部门的对接和联系,争取上级部门更大的支持。

5、加大镇级财政的投入,将公路建设资金纳入年初经费预算,确保投入5-10万元的公路建设。

推荐访问:调查报告 乡镇 乡镇调查报告4篇 乡镇调查报告4篇 关于乡镇的调查报告
上一篇: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汇报
下一篇:2022年度县科技局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总结(2022年)

Copyright @ 2010 - 2022 伯乐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伯乐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9029689号-1